分類: 行業資訊
發布時間: 2018-12-04 09:00:04
標簽: 行業資訊
作者:
閱讀量: 1
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,作為從事油脂工作38年時間的一名老兵,從一個側面也見證了我國油脂行業的飛速發展??傮w來說,我國油脂行業一直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,一步一步地穩健發展,40年的發展,可以總結為四個重要階段:
1、 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
1980年時,城市里居民食用油的供給還是“憑票供應”,每人每月4兩油。糧油供應是我國典型的計劃經濟體制。1988年時,隨著糧油作物產量的“四連增”,以及國家在糧油行業實行雙軌制,國家有步逐地放開了油料和食用油的進口,以進口大豆、菜籽和棕櫚油為代表,以及金龍魚食用調和油的誕生,結束了中國城鎮居民長期食用散裝油的歷史,食用油行業禁閉了40年的國門被打開,中外合資、外商獨資、民營資本等多種資本成份紛紛進入食用油加工行業,結束了國有油廠獨霸天下的局面。
這一時期的油脂科研主要圍繞著“吃干榨凈”,即鼓勵“多出油”,以滿足國內居民的基本生活所需,科技主要在出油上發力,如各種型式的浸出器、DTDC蒸脫機、長管蒸發器,以及各種油脂精煉設備和技術的開發研究等。
2、 由粗放型加工向提質增效發展
鄧小平南巡講話后,我國油脂行業開始進行“提質增效”改造,許多油脂加工廠認識到規模效應,油脂加工廠在不斷擴產,浸出油廠規模由原來的30、50、80噸/日向150、200、300噸/日擴大,許多地區開始重視油料蛋白的開發(濃縮蛋白、分離蛋白)和油料資源的綜合利用。
這一階段科研以“浸出油廠混合油負壓蒸發技術”和“大豆油全精煉技術”尤其受到當時油脂行業的歡迎,其最大的特點是減少蒸汽利用和溶劑消耗、油品質量高等。另外,黑龍江佳木斯三江食品公司引進全套油脂加工設備,如先進的自控系統大型浸出、精煉設備(包括人造奶油等),由此展開的油脂行業“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”,為下一步油脂加工大型化奠定了基礎。
3、 油脂工業由小而全向大型化發展
1998年時,隨著中國加入WTO,國內油脂行業又重新進行了一輪新的洗牌,一大批國有油脂廠紛紛“合資”、“國退民進”或“倒閉”,ABCD投資瘋狂進入中國油脂行業,特別是2003-2006年期間,在我國沿海的大中城市(如大連、天津、日照、汕頭、東莞、防城港等)建起了近百家千噸以上的大型油廠,從那時起國外大豆長驅直入進入中國市場,中國大豆進口數量連年遞增,2017年達到9535萬噸,是國內大豆生產量的6.8倍。因而中國的油脂產品出現了“琳瑯滿目”的空前繁榮景象。
這一時期的主要科技集中體現在油脂加工機械加工企業后來居上,出現了許多大型油脂成套設備的加工廠和工程公司。特別是在油料預處理一些單機設備(軋坯機、破碎機、軟化鍋、蒸炒鍋等)、1000-6000噸/日油脂浸出設備、100-500噸/日油脂精煉設備的加工水平也接近國外水平。
4、 進入新時代我國油脂行業加入了新的科學元素
2008年以后,隨著國力的提升,已經達到溫飽水平的城鄉居民開始關注食用油的營養與健康。人們在追求食用油數量的同時,也對油脂的品種、品質、品牌提出了更多、更高的期望,這一時期,中國增長最快的是亞麻籽油、進口橄欖油和一些中高檔的木本油料(如茶籽油、核桃油、牡丹籽油等)。
進入新時期,人們對食用油品質的要求不再是“全精煉”中的“五脫”和“六脫”,而是要求對食用油進行“適度精煉”,從而確保食用油中“營養成份”的功能性,對食用油中微量元素、功能性成份和脂質的研究,也達到了空前的高度。
可以說,改革開放40年來,由于中國人口接近“翻番”(由8億到14億多),中國油脂行業每十年都會出現不同的特點,即從“計劃經濟”向“市場經濟”的華麗轉身,從粗放加工向“提質增效”發展,油脂加工廠從小而全向大型化發展,而“適度精煉”的提出,則是人們從溫飽型向營養健康型轉化的重要標志。
來源:科學網 蔣新正